乙肝已经成了一个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大问题。一些不法医疗机构正是看准了这个庞大的群体,以及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于求治的心态,在媒体上大打“包转阴”、“包治愈”的广告,以致乙肝的治疗出现了“不该治的瞎治,该治的又没好好治”的混乱局面。
慢性乙肝患者的表现
慢性乙肝一般分为轻、中、重三类。轻度:病情轻微,一般没有自觉症状,往往在体检时才发现谷丙转氨酶(ALT)升高和表面抗原阳性。此类患者可迁延数年,多趋向逐渐好转以至痊愈。只有少数转为中度慢肝。中度:症状、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。重度: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,如乏力、纳差、腹胀、右上腹隐痛等。此类病人可有面色较黑、肝脾肿大、肝功能异常,表现为谷丙转氨酶(ALT)、谷草转氨酶(GOT)反复或持续升高,血白蛋白降低,球蛋白增高,胆红素大多高于正常。老年人发生者较多,合并症也多,易发展成重型肝炎。
慢性乙肝常见的并发症
慢性乙肝在全身各个系统均可发生并发症,常见的有:
肝源性糖尿病:有研究发现,乙肝并发糖尿病不仅使的治疗更加复杂,也令糖尿病“不再单纯”,肝源性糖尿病有两型:
(1)非胰岛素依赖型:是肝脏对胰岛素降糖的生理作用降低,以致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。本型糖尿病多见,胰岛素治疗效果较差。
(2)胰岛素依赖型:是由于肝炎损害了胰岛β细胞,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,要靠补充胰岛素治疗。
自“肝”堕落——:慢性乙肝随着进入肝脏的脂肪酸增多,会逐渐积重难返一路“堕落”继发其机理为:
(1)进入肝脏的糖过多。患者常在肝炎后发胖,血清谷丙转氨酶(ALT)中度升高、血脂升高,肝脏B超检查呈波型。
(2)肝细胞输出甘油三脂减少;
(3)肝脏合成脂肪酸增加或氧化减少,致使甘油三脂增多;
(4)进入肝脏的脂肪酸增多;
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:此指后部分病人遗留轻度,持久不退,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,肝功能大多正常。
肝炎后有两种,一种是大结节性,一种是小结节性。后者常发生于部分无症状、表面抗原(HBsAg)。此类病人由于症状不明显,肝功能损害轻,呈长期隐匿性发展,直到肝功能失代偿,出现腹水或上消化道大出血等症象时才被确诊。
(责任编辑:专业医生)
想了解更多信息或 网上预约 健康咨询热线:
我院地址:新化市同丰西路258号(一醉宾馆对面) 点击查看公交线路
· 带您走出护肝误区 |
|